English

人才断链 危及古籍出版

2000-09-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为了发展,各行各业展开了对人才的激烈争夺战,与.com等朝阳产业吸引人才的火爆场面相比,古籍出版社简直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目前,古籍出版社普遍都面临老先生们相继去世、后继乏人、人才断链的严峻挑战。人才危机已成为制约古籍出版界走出低谷的瓶颈之一。

且不和其他行业相比,仅在出版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各类出版社中,以古籍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最高,收入却是最低。在人们的经济头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已经成为古籍出版社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古籍出版社一般编辑满打满算1千元的月薪,在许多公司一开口就许诺的每月几千元薪水面前实在寒碜。更要命的是,其它要求又出奇的高。据中华书局总编室主任仇正伟介绍,这两年来中华书局都想在北大中文系要毕业生,条件是北京生源(不用解决户口和住房),男性,中共党员,学习成绩优异。结果是符合要求的男生不愿意去,偶有想去的一两个女生又不符合其它条件。北京古籍出版社的副总编杨璐也坦承遇到同样的问题:看好的人才不愿来,想来的人又不符合要求。

如果说北京的古籍出版社是因为受户口和住房的限制,影响了对人才的吸引力,那么外地的古籍出版社则在为如何稳定人才,进一步培养人才伤脑筋。

近年来在古籍出版界异军突起的陕西三秦出版社,在西安市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错,然而这几年陆陆续续分去的好几个研究生,一直有些不安分,如何把他们留下来也是使三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全瑞头痛的问题。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长张志浩则对今天古文献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表示了担忧,该社某年进的一科班出身中文系研究生,竟然缺乏古文功底,尽念错别字,至今都不能单独做编辑。

古籍出版社的人才来源主要是综合大学的文史哲三个学科的毕业生,如北大中文系的古文献专业似乎就是为中华书局“贴身订做”的,几十年来为中华书局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然而现实是这三个曾经辉煌的古老学科,这些年来竟首先在为生源苦恼。在北大,尽管大家都公认文史哲这三个系师资力量最强,然而好的学生却涌向国际经济、国际法律、国际政治等热门专业。而那些多半不是自愿选择这三个学科却在其间就读的学生,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记者认识的北大历史系一位硕士,师从的是一位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的中年学者,他却在校外的四家报社同时兼职,为一家网络公司制作网页,还不时为书商翻译些通俗小说。与此同时,许多单位包括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网站等到校园招聘毕业生时,也并不像过去那样注重专业对口,尤其是做管理工作的职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这无疑也为学习文史哲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择业空间。学古典文学、古代汉语和古代史的学生去网络公司早已不是新鲜事。大学校园里莘莘学子们的这种择业观,使得古籍出版社的人才来源受到直接影响。

在采访中,记者感觉到,面对青黄不接的人才危机,古籍出版社的老总们虽然已感到它的严重性,却又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中国入关在即,届时,本来为数不多的古籍人才还将受到来自海外古籍出版业的吸引。因此,古籍出版社面临的也许是更大的困窘和压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